封我为固山贝子
3个月前 作者: 爱新觉罗启明
康熙今天心情不好,结束了早朝,领着一帮大臣准备到上书房密议,刚到门口,就听见阿哥们吵吵嚷嚷的声音,更是气不打一处来,铁青着脸哼了一声,顿时吓得所有的阿哥各自跪倒在地。
康熙没理会这帮子跪倒在地的阿哥,径直走到上首坐好,开口道:“今儿这事大伙议议吧。”
胤秘跪倒在阿哥群中听到这里已经知道康熙老爷子遇到啥麻烦事了——康熙五十八年(1719)四月,俄国特使伊兹麦伊洛夫一行奉命出使中国。他们于七月离开圣彼得堡,于康熙五十九年十月到达北京。该吏团任务是:恢复贸易关系,俄商车辆粮秣可以自费;观察中国国土、资源、军备;要求在北京建立东正教堂;清准俄商进入中国内河及沿海口岸贸易,不限人数,所购商品免税;成立商事法庭处理两国商人纠纷;在北京设俄国总领事馆,于各省派领事或事务官等。十一月初十日,康熙帝接见伊兹麦伊洛夫。伊兹麦伊洛夫行三跪九叩礼,面交沙皇国书,国书上写道:“谨以和好之礼向抚育天下至圣皇帝请安。两国永归和好,相处多年,今为两国彼此友好相处,特派我近侍大臣列夫·伊兹麦伊洛夫为使臣,请求至圣皇帝大君主召见。本国使臣如蒙准于谒,由其将我所告之言具奏圣主。”“为两国和好之利益,我衷心祝愿中国日益繁荣昌盛,诸事成功。”伊兹麦伊洛夫还向康熙帝进献了沙皇礼品,有镜、钟表、罗盘、制图仪、望远镜、显微镜、晴雨计等。康熙帝对伊兹麦伊洛夫说:尔国君对敌国常御驾亲征,海洋广大莫测,狂涛常起,危险殊甚,望尔国国君多加保重。又说:朕始终欲保持与贵国大皇帝陛下巩固之和平,且我两国无必争之理,俄国为严寒遥远之国家,朕如派兵前往,必致全军冻死,且纵有何益?俄国君主亦同,假如为对抗朕而调兵遣将于贵国所不习惯之炎热地带,岂非使之无端而死耶?两国征战,纵互有所获,究于两国何益?两国皆有许多土地,足以自存也。康熙六十年正月二十八日,伊兹麦伊洛夫向康熙帝辞行,康熙帝设宴款待。此前,将回赠俄国沙皇之礼品金碗、珍珠、绸缎等交与俄国特使,对使团亦有馈赠。俄使在京时,同理藩院互换信件,商讨贸易及逃人等问题。关于贸易,中国方面给予俄国使团一百张盖有印章的文书,俄商可以持文书入境,但每次不得过二百人,中国将于边境建城以利贸易。中国方面希望解决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,拒绝缔结条约、派常驻代表等建议。
俄罗斯一事议而未决,康熙的心情着实不算太好,看着跪在一旁的这群阿哥更是气不打一处来,冷着声道:“说吧,刚才折腾些什么?”
这起子阿哥都知道雍正生平最恨兄弟之间闹生分、搞内斗,这哥几个没想到今儿个早朝结束得早,正闹腾得高兴,被抓了个现场,这下子都不知道该说啥子好,可皇阿玛开了口,不回答却又不行,没奈何,大伙都拿眼看着十七阿哥胤礼,谁让他是现在是上书房最长的阿哥。
兄弟们都不吭气,胤礼却没这个福分,面对着康熙的冷眼,只好嘶嘶艾艾地道:“皇阿玛息怒,是孩儿们不好,不该嘲笑自家兄弟,孩儿知错了。”
“知错就好,今儿个皇阿玛也不罚你。俄罗斯一事你也旁听了,就写个条陈上来吧。”
啊?胤礼脸色青了一下,却又不敢顶嘴,没奈何只能低声应诺,那心里却把胤秘给恨上了:俄罗斯一事就连那帮子大臣都没个准主意,让自个儿上个条陈,岂不是难为人吗?
胤秘跪在一旁,一看见十七阿哥那脸色,就知道这哥们恨上了自己,心中暗道不妙:若是得罪这主儿,正寻思个法子缓和一下,冷不丁康熙老爷子发话了:“胤秘,你今天初次入学,都学了什么?”
“回皇阿玛的话,孩儿今儿习了《孔子》。”胤秘见皇帝发话了,慌忙收回瞎想的心思,小意地回答。
“哦?能背几句让皇阿玛听听吗?”
胤秘犹豫,想究竟该不该表现一把,一眼看见那帮子兄弟个个脸上现出幸灾乐祸的神色,顿时将心一横,经文滔滔不绝而出: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习相近,性相远。苟不教,性乃迁……”
胤秘一口气背完,哥几个的嘴早已惊得合不拢,眼珠子都险些掉到地上,就连康熙也满脸子的讶色——胤秘一向身子骨弱,压根儿就没进过学,这会儿竟然能背出这么大段文字?
偷眼看见满屋子惊讶,胤秘这才惊觉自己玩大了:一鸣惊人看起来是件得意的事,不过一来与胤秘想要混个太平王爷的初衷相违背,二来要想说明白自己究竟是如何识字的就是件麻烦事儿,再说这帮子阿哥都不是什么好主,这一出头,成了出头鸟了。
“胤秘,你都背下来了?”一阵沉默之后,康熙还是有些忍不住要确认一下。
“是,皇阿玛”这会儿抵赖也来不及了,胤秘只好硬着头皮回答。
胤秘只好装作一脸尴尬的样子道:“回皇阿玛的话,大多数句子也不明白,只是听哥哥们读了几遍,生记下来的。”
“哦?”康熙闻言顿时来了兴致,微微一笑道:“古之神童能过目成诵,过耳不忘,看来胤秘也有这天份喽,好!皇阿玛就考考你。”
康熙随手取过一本书,开口就读:“仁义,儒者之属也。然儒学所以为后世显学者,非仁义能自行也,赖儒家自有制度,以宪章仁义,而化民成俗也。是故周公制礼,以安天下;子游弦歌,得民易使。夫子徴之杞卫、问诸大庙者,寻典章也;折厥渔父、敬彼丈人者,探民俗也。
《礼学》?哈,这个简单,不过这次可不能再多嘴了,但也不能一句都背不出来。待康熙一念完,胤秘略一沉思道:“皇阿玛,儿臣惭愧,只能记住一小段。”康熙笑了笑,点头示意胤祚开始背诵。
於是求诸野、示诸掌,后生乃可以立矣。然今日论礼者,或以道德自命,而不知举手投足之义;或以名物为鹄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胤秘背了一大段,中间故意略为停顿几次,以示正在拼力记忆。饶是如此,这表现也大大出乎康熙的意料之外。
“好!好!好!”康熙一连三个好字,乐呵呵地说道:“胤秘真乃吾家之千里驹啊,朕封你个固山贝子。”此话一出,满屋子的阿哥眼都绿了——这帮阿哥中除了胤礼是贝勒外也就成年的那些阿哥有爵位。虽说阿哥们只要年满十五都会有爵位,或迟或早都能成为亲王,但事情总是赶早不赶晚,有个贝子的身份,那每月的例银也多出了不少
那帮兄弟都想等着看笑话呢,胤秘早看在眼里,心里头一阵懊丧:都说冲动是魔鬼,唉,平白得个贝子却得罪了所有的阿哥,不值当。可天子开了金口,这赏赐却是推卸不得的。没奈何,胤秘一脸激动状跪倒在地,大声谢道:“多谢皇阿玛赏赐,儿臣定会好生学习,将来也好报效朝廷,为皇阿玛分忧。”
“唔,好,胤秘有此心,阿玛心中甚慰。好了,都回吧。”康熙的心情经此一闹大为好转,也就此放了众阿哥一马,众阿哥个个如遇大赦,纷纷谢恩各自回阿哥所不提,当然对得了天大便宜的胤祚自然是白眼有加了。
出了上书房,众阿哥们各自三三两两地散去,就是没人搭理胤秘。胤秘苦笑了一下,摇了摇头,也向着自己额娘的寝宫走去,一路上都在寻思着如何缓和与那些阿哥的关系,没曾想刚走到宫门口,一老太监领着数人迎了过来,高声道:“固山贝子,皇上有旨。”这突如其来的声音顿时将胤秘吓了一大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