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0页

3个月前 作者: 柴狼
    “百司簿籍,过目无所忘。发奸擿伏,聪察如神。”做皇帝做到柴荣这个份上,几近完美。
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    (1) 《旧五代史.齐藏珍传》卷一百二十九


    (2) 《资治通鑑》卷二百九十三


    (3) 《宋史.赵玭传》卷二百七十四


    (4) 《蜀梼杌》卷三


    (5) 《册府元龟.僭伪部.称藩》卷二百三十二


    (6) 《新五代史.南汉世家》卷六十五


    (7) 《全唐文》卷八百七十一


    (8) 《旧五代史.周世宗纪六》卷一百一十九


    (9)  《新五代史.周世宗纪》卷十二


    (10) (11) 《资治通鑑》卷二百九十四


    第十章  关于柴荣的点点滴滴


    三 历代对柴荣的评价


    2


    关于柴荣的容貌问题,在此插上几句。虽然现在已经无法知道柴荣具体的相貌,但据野史记载,元朝却有一位名臣,长的和柴荣一模一样,就是消灭南宋的元中书左丞相伯颜。


    公元1276年,蒙古军队攻克南宋国都临安,俘宋恭帝北上。伯颜来到临安,曾经在公开场合露过面,有人见过伯颜。后来,这个人在帝王庙中看到周世宗的画像,此人大惊失色,伯颜与柴荣的长相“分毫不爽”。(1)


    不仅伯颜和柴荣长的一样,宋太祖赵匡胤和后来灭北宋的金国南京路都统完颜宗望(女真名斡离不,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次子)的相貌也完全一致,“斡离不破汴京,杀太宗子孙几尽,宋臣有诣其营者,观其貌绝类艺祖。”(2)


    不过,《靖康稗史笺证》却说相貌与赵匡胤一致的并不是完颜宗望,而是金太宗完颜吴乞买。该书说完颜吴乞买曾经以金国使者的身份来过汴梁,所以有人记得完颜吴乞买的相貌,“金太宗吴乞买当金太祖朝尝出使汴京,其貌绝类宋太祖素像,众皆称异。”(3)未知二说孰是。


    长的相似只是巧合,本无足惊怪。但这样的巧合就有些让人不敢相信,一个灭北宋,一个灭南宋,都和前世的苦主长的一模一样,这似乎有些过于神奇了,有可能是后人附会之言。


    宋太宗即位,斧声烛影,千古疑案。所以赵匡胤化身完颜斡离不消灭了北宋,杀尽赵光义一支。而赵匡胤有负柴荣託孤,欺旧主的寡妇孤儿,但出于各种原因,留下了柴氏后人。所以三百年后,柴荣化身伯颜,消灭了南宋赵匡胤的后人,同样是寡妇孤儿,赵氏后人也无恙。这种唯心宿舍论的观点,了解一下就可以了,没必要深信。


    而且赵光义本人对柴荣的印象也不错,在公元979年,他大举进攻北汉之前,他就对群臣说:“曩者刘继元盗据汾、晋,周世宗及太祖皆亲征不利。朕决取之,为世宗、太祖刷耻。”(4)赵光义还能想到替柴荣洗刷耻辱,确实不容易。


    北宋早期着名的思想家李觏对柴荣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,不过他是将柴荣和赵匡胤放在一起评论。这很正常,柴荣和赵匡胤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主体,谈柴荣,必及赵匡胤;谈赵匡胤,必及柴荣。


    李觏认为淮南地区是天府之国,物产丰饶,为天下雄邦。李觏特别提到了在江淮立国的南唐的战斗力,“江淮而南,天府之国。周世宗之威武,我太祖之神圣,非一朝一夕而得。”(5)无论后人对柴荣的“好杀”如何评论,但柴荣的威武,也就是王道霸气,是历代史官公认的,很少有人否认这一点。


    宋人龙衮在《江南野史》中对柴荣也有着极高的评价。显德三年(公元956年),柴荣在寿州城下,坐在胡床上,请刘仁赡用箭射死他。龙衮专门就这件事情进行点评:“君子曰:"以周世宗之神武确断,当矢石而不惧,予观自古帝王之达者,一人而已。"”(6)这个“君子”,很可能就是龙衮本人。柴荣为人霸气天成,做事大气磅礴,折服宋人无数,除了那几个酸不熘丢的“大文豪”、“当代苏武”。


    柴荣的霸道王风,不是靠捏软柿子搏来的,他打的每一场战争,都是你死我活的决战。宋真宗时,工部侍郎钱若水上书,请真宗亲征讨伐契丹时,就说“(周世宗)收淮甸,下秦凤,平关南,如席捲耳。陛下睿圣神武,岂愧于世宗乎?”(7)虽然钱若水是在鼓励赵恒亲征,但也证明了宋人对柴荣“神武”基本没有异议。


    宋初人陶岳也对柴荣崇敬不已,他在《五代史补》中对柴荣自高平之战后,实行的军队改革,大加称赞。“世宗患诸将之难制也久矣,思欲诛之,未有其衅,高平之役,可谓天假,故其斩决而无贷焉。自是姑息之政不行,朝廷始尊大,自非英主,其孰能如此哉!”(8)这个评价,不可谓不高。兵骄将惰的问题,许多帝王都看得出来,但并非所有帝王都有魄力进行军改,只有柴荣有这种魄力。


    在宋真宗赵恒初年编撰的大型类书《册府元龟》中,记载了大量有关柴荣弥足珍贵的史料,该书对帝王的功业过失记载的非常多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书中几乎所有赞美帝王善政的相关篇章里,如《帝德》、《诫励》、《革弊》、《招怀》、《却贡献》、《明罚》、《慎罚夫》、《念良臣》、《愍征役》、《褒功》、《惠民》、《纳谏》、《讲善.礼贤》、《礼大臣.褒贤》、《务农》、《英断.明察》、《文学》、《仁慈》、《节俭》、《神武》、《悔过》、《崇儒术》、《宽恕》、《孝德》、《功业》、《兴教化》、《审官》、《立制度》、《赦宥》、《访问》、《选将》、《修武备》、《明赏》、《延赏》中,都有柴荣的正面事迹。
关闭
最近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