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8页
3个月前 作者: 柴狼
显德六年(公元959年)的二、三月间,新征服不久的淮南地区发生大旱灾,粮食欠收,百姓飢饿。柴荣知道情况后,立刻组织人员向淮南运送粮食求灾。虽然在名义上,这些粮食是借给老百姓的,但柴荣根本就没有指望老百姓还还上这笔贷粮。
有人劝柴荣不要做傻事:“民贫,恐不能偿。”(6)何必当这个冤大头。柴荣的回答感人至深:“民,吾子也;安有子倒悬而父不为之解哉!安在责其必偿也!”(7)在明知道老百姓没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,柴荣还是“借”给百姓救命粮。什么是人道主义关怀?柴荣此举就是。
与其他一些帝王“严以律人,宽以律己”不同,柴荣从来都是“宽以律人,严以律己。”他对自己可以节俭过日子,但对百姓,或者是身边人,从来不用这个标准来要求他们也这么做。有这么一件事,可以证明柴荣“宽以律人,严以律己。”
显德五年(公元958年)六月,宣徽院向柴荣进呈了皇家御用膳食的配料明细单,请柴荣过目。柴荣看过之后,立刻在单子上做了批示:“朕之常膳,所用物料,今后减半。余人所食,即须仍旧。”(8)
柴荣得人心,大率皆由此。柴荣的民本思想在那个乱世中,是极为少见的。有些帝王虽然也有“民本思想”,但他们所说的“民”,只是贵族官僚、豪强士大夫,并不包括千万底层草根。历史上的草根皇帝倒不是少见,但历史上的草根王朝却并不多见。所谓草根王朝,并不主要是指皇帝出身于草根,而在于这些皇帝的政策“草根化”,利益的边境向社会底层开放,柴荣治下的后周王朝就是一个典型。
柴荣的平等思想比较浓厚,有时候他的所做所为,并不是一个威严排场的皇帝应该做的,更像是一个山大王做派。官员待遇,按行政级别是有所区别的,有时他在宫里设宴款待大臣,或大臣进宫里办公,伙食也要按级别有优有次。品级高的官员吃大鱼大肉,品级低的官员只能啃萝蔔咸菜。
柴荣对此非常不满,他认为大臣的品德、能力与官品并不成正比,这样对品级低的官员不公平。显德五年七月,柴荣有次告诉身边侍臣:“向来御厨造食,各分等差。今后赐宴,群臣食物,并须类从,所食不得更有分别。”(9)柴荣是一个非常浪漫的理想主义者,于此可见一斑。
早在柴荣继位之前,他的民本思想就已经转化为实际行动,帮助困难百姓解决生计问题。对于柴荣做的一切,郭威都看在眼里,喜在心里,他庆幸上苍赐给他一个优秀的养子。郭威曾经这么称赞柴荣:“卿作镇王畿,留心政道,虽米盐细务,不懈于躬亲,而会敛无名,尽思于蠲放,能惠穷困,深协眷怀。”(10)郭威选择柴荣,是一个正确的选择。
但柴荣却不是历史的选择,究竟这是谁的悲哀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(1) 《孟子.尽心下》
(2) 《册府元龟.帝王部.谦德》卷四十八
(3) 《册府元龟.帝王部.惠民二》卷一百零六
(4) (5) 《资治通鑑》卷二百九十四
(6) 《册府元龟.帝王部.节俭》卷五十六
(7) 《册府元龟.帝王部.宴享》第三
(8) 《册府元龟.帝王部.革弊第二》卷一百六十
感谢大家对在下的支持。帖子虽然即将发完了,但大家对在下的支持,永不会忘。那两个未註明出处的史料是:
“向来御厨造食,各分等差。今后赐宴,群臣食物,并须类从,所食不得更有分别。”(9) 《册府元龟.帝王部.宴享第三》卷一百一十一
“卿作镇王畿,留心政道,虽米盐细务,不懈于躬亲,而会敛无名,尽思于蠲放,能惠穷困,深协眷怀。”(10) 《册府元龟.帝王部.革弊第二》卷一百六十
第十章 关于柴荣的点点滴滴
三 历代对柴荣的评价
1
千秋功罪,任人评说。
柴荣在位时间很短,制造出来的动静却非常大。在当时,近乎所有的周边政权都被柴荣拉下了水,他们不得不对柴荣有所关注,对柴荣的一切品头论足,或褒或贬,反应了当时人对柴荣的真实看法。后世对柴荣的评价不是很多,但柴荣毕竟是五代着名帝王,多多少少总要说几句的。
五代宋初时人对柴荣的评价非常高,有柴荣的部下,有柴荣的敌人,另外就是宋朝的史官。
一、柴荣的部下。
显德四年(公元957年)三月,周军在紫金山下全歼南唐军。柴荣大获全胜,洋洋得意的与众臣谈及这场大捷。后因罪被柴荣杀掉的齐藏珍答道:“陛下神武之功,近代无比,于文德则未光。”(1)齐藏珍认为论武功,近代无人可比肩柴荣,但柴荣的文治则没见什么成绩。柴荣点头称是,现在他以武功为主,自然没有太多的精力关注文治。
显德四年九月,中书舍人窦俨上书劝柴荣用兵神速,早日平定淮南,对柴荣的武功大加称赞:“陛下南征江、淮,一举而得八州,再驾而平寿春,威灵所加,前无强敌。”(2)
二、柴荣的敌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