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页

3个月前 作者: 两朵小花
    一回来就闻到满院儿飘香,积攒许久的疲惫都松快不少,狠狠吸熘一下鼻子,朝着厨房里忙碌的女儿夸张大笑


    「今儿又是咱家大丫下厨啊」


    何霜降横了她爹一眼,说了多少遍了,不准再叫她大丫,她爹就是不听


    「爹!扬州人都不得叫大丫的!」


    张氏去割了一担猪草,走到院门口,听见里头的声音,也笑了一声「这才待了几天,就这副神恣武恣的德行。」


    何大郎跟在后面进了门,一脸严肃「外头有人一直朝咱家院里瞅,也不知道瞅个啥?」


    何霜降把汤盛出来,端到外头桌子上,烫的摸了摸耳朵「那人是不是穿个灰袍子?」


    「你咋知道?」


    「前些日子我跟娘干活回来,碰到好几次,还当他是要偷东西呢!」说着又进去拿碗筷「也不知道想干嘛,咱家这屋子现如今这四处透风的模样,还有啥能招人惦记的不成?」


    一家人齐齐摇头,最后的积蓄也买猪仔花掉了。


    「不过我瞧着那人有些眼熟,前儿就想说来着。」


    「啥?」何大牛也好奇。


    「爹你记不记得咱家被偷的柴禾,我先前爬野柿子树,站的高,瞧见那偷儿的背影,总觉着像他。」


    「啊?没看错吧?」


    等窝窝头摆上来,一家人坐定,何霜降才开口「那我也不晓得了,兴许是看错了。」


    张氏还在一边念叨「这不应该啊,有手有脚的……明儿去问问周嫂子,兴许她知道这人。」


    热腾腾的汤,里头只零零星星几个小虾,但喝起来透鲜,一大盆被喝的干干净净。


    夜里只怕又要跑几趟茅厕。


    棉花是要催芽,再找块地,保温保湿,施足肥,待长出秧苗再一道地里的。张氏寻得地方就是先前鱼腥草长势好的那块,选的籽不错,出的苗也多,都壮壮实实的。


    地种完,留足补苗的秧子,还余下不少,周婶子见着倒是欢喜,她家地跟张氏的地都是一样的,种粮食种菜都没啥收成,见张氏多了秧苗,也想试试,说不定今年冬天还能做件衣裳。


    张氏心里有些捨不得,秧苗还剩不老少呢,心里想着,嘴上还是没说啥,全给她了,周婶子除了话多,没别的毛病,况且先前还带她买猪仔了。


    做人就是这样一来一回的嘛。


    原本想问问那天天在她家门口转悠的男人是咋回事,叫这一打岔,也忘了问。


    等旱地水田全都伺候完了,一家人稍稍松了口气。


    原以为棉花秧子那事儿过去了,想不到周婶子拎着几只小鸡过来了,张氏正在院里收拾她那几垄地,见人来了,赶紧让人坐下歇着。


    「你可真是勤快,一天到晚不见歇会儿,忙完地里忙家里的。」周婶子把篮子放地上,稍稍写了一点,里头就跑出来几只毛茸茸的小鸡。


    「呀!这哪弄的?」张氏有些稀奇。


    「家里老母鸡抱窝,孵了二十几只小鸡,拿两只给你养养」周婶子嘴里咯咯咯的逗着几只鸡「那两亩地种啥都不行,谁知道上次在你家拿的那些棉花秧子,长得倒好」


    「嫂子你可太客气了」张氏愈发不好意思了,她之前把秧子给了人,心里还不舒服了好一阵子呢,想不到人家根本不是那占便宜的人。


    周婶子还没来过她家,有些好奇的四处打量,摸完桌子摸椅子


    「这都是自家打的?」


    「恩,我男人从前是木匠,能打不少东西呢」张氏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,的确,何大牛他通人情世故,会的东西多,就是嘴比较笨。


    周婶子听着眼睛一亮「我家大闺女,想给她打个柜子,到时候做嫁妆,带过去也体面,你家男人能打不?」


    「这……现如今没工具,怕是有些难。」张氏也有些可惜,若是家里那些工具带过来了,恐怕凭藉何大牛这手艺都能养活一家人了,何苦还日日跑上二十几里路,佃人家的地呢。


    周婶子来了,张氏就歇了手上的活计,想起来之前要打听的事,刚好现在问问。


    正准备问,何霜降就推开院门进来了,瞧周婶子也在,打了个招呼,献宝似的给她娘看她手里的东西。


    「贺家嫂嫂今儿教我们打络子」


    周嫂子接过来,细细看了一遍,一个小双鱼结,两条红鲤鱼灵活现的连在一起,看着就喜庆。


    「贺家新进门的娘子,说是手巧的很,原先还没见识过,现在瞧着教出来的小徒弟手艺都这般好,看来人家传的果然是真的。」


    聊了一会,周婶子便说自己有事,先走了,想打听那怪人又没有打听到。


    石头在屋里歇晌,现在还没醒,何霜降去把人叫起来,出来才看见装在篮子里的小鸡仔。


    一共五只,毛绒绒的,张氏挨个看了一下,一只公的,剩下都是母的,个个都壮硕的很,此时到了陌生的环境,唧唧叫个不停。


    何霜降喜欢极了,是不是就想拿手戳一下,被她娘打了一顿才改掉这毛病,不过她身上任务又多了一个,得抓些蚯蚓逮蚂蚱餵小鸡吃。


    她自己也乐意,这些小鸡仔可比臭烘烘的小猪仔好玩多了。


    一家人都忙的很,田里秧苗长出来,又要除稗子,爹跟大哥在石横子镇,她跟娘就在家里。


    天越来越热,张氏在田埂上又种了点绿豆,一丝缝隙都不愿意放过。
关闭
最近阅读